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降息后降准可期?央行开年首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发布时间:2022-01-19|发布人:管理员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就近期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降准还有一定空间

2022年开年第一个月,央行在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同时,直接带来了MLF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的好消息。“央行降息”这一话题也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9916aa02ff15ff920cf762c1109d1517.jpg

市场一片热议之时,央行也就降息一事做出进一步解释说明。发布会上,孙国峰指出,央行在1月17日开展的7000亿元1年期MLF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孙国峰指出,上述操作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af6429ca0f9cc39cb031e343b08efdb4.jpg

刘国强表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持续优化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降息后LPR走势和降准可能性,刘国强指出 “在2021年2次降准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一水平并不高,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LPR大概率跟降?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LPR是否会下行、下行多少,特别是挂钩房贷利率的5年期以上LPR如何调整,市场讨论可谓热火朝天。因此,明天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将格外受到关注。

2021年底,1年期LPR刚刚下降了5个基点,从3.85%降到了3.8%;5年期以上LPR则从2020年4月起就没有动过,一直保持在4.65%。 

多数专家认为,1月17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后,本月LPR跟降是大概率事件。

“现行LPR锚定MLF利率的框架下,MLF利率的下降可能会带来LPR的下降,1年期LPR或跟随下降10个基点。”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同样认为,在MLF利率下降后,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会随之降低,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如果降低,将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作用。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说,LPR报价行报价时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由此可见,2022年公布的第一期LPR,迎来“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

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

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普遍关切。

房地产逐步回归常态

邹澜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介绍。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003.jpg

邹澜表示央行仍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下一步,央行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此次新闻发布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宣导,就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稳增长。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过早纠结贷款额度多少意义不大,目前降息已经落地,下一步待专项债在“早准快”原则下进一步落地后,再观测项目融资需求是否起来,基建和制造业的融资需求会不会被带动。央行这次也极其明确指出“各个方面也都在发力”,相信过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会成为“昨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