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人均GDP超1.2万美元 就算有钱人了?
发布时间:2022-01-19|发布人:管理员

1月17日,2021中国经济年报正式出炉。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0亿元,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而上一次出现超过8%的增速,还要追溯到2011年。

1642556379(1).jpg

No.1  人均GDP首次超过1.2万美元大关

其中,引起热议的就是人均GDP,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首次超过1.2万美元大关。

微信图片_20220118143649.jpg

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7月发布的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进一步提升,上调至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NI超过4096美元,但低于12695美元;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人均GNI在1046美元到4096美元之间;人均GNI低于1046美元的,均属于低收入国家。

按照当下世界银行的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NI超过1.26万美元时,就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我国人均GDP约为1.25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

注: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I是国民总收入,虽然二者统计口径有差异,但根据过往数据,我国GDP和GNI的数据相差不大(GDP会稍微大一些),所以人均GDP几乎可以等同于人均GNI。

但很多人对这个“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最大的疑惑是,我一年赚的钱也不到8万元人民币啊。

实际上,这里有个误区:人均GDP≠人均收入。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每个人平均创造的财富,数值越高,反映国家经济产出和发展水平越高。人均GDP,仅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品创造水平,而不是生活水平。

No.2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其实,真正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通俗地理解成是“我们缴纳各种税费之后,实际拿到手的收入”,这个收入我们可以用来支付房贷、学费、生活费等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约5445美元),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642556403(1).jpg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100元(约3735.6美元),增长13.6%,消费支出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更高,这是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这也是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作用,即通货膨胀走向全球,生活成本变动更高。

No.3  到底收入多少 才算有钱人?

如果说,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只是标准线,跟是不是有钱人并无直接关系,那中国真正的有钱人划定标准是什么呢?

据胡润百富调研院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来看,在胡润的话语体系中,拥有1000万人民币资产以上的家庭被称作“高净值家庭”,拥有2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家庭是“超高净值家庭”,如果2亿资产是可投资资产的话则被称为“国际超高净值家庭”。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有钱人阶层。

对于想成为有钱阶层的创富人群来说,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崛起,比如新能源、5G、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消费升级,这都是可以创造“新富”的赛道。

微信图片_20220118145652.jpg

而这些有钱人对财富的诉求是什么?又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求稳”成为普遍性追求。白皮书显示,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37%的受访者认为疫情的发生使自己心态更加保守,“求稳”是被普遍提及的追求。长期保障作用的安全型投资是高净值人群家庭广泛使用的金融配置手段。

注重健康、亲情管理、自身和子女教育。高净值人群,非常重视健康管理和亲情管理,舍得在健康上投入资金和花时间。他们重视自身的终生教育,清楚地知道持续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财富保持和积累的重要性。除了重视个人的专业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已婚的高净值人群,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财富管理和财富配置。高净值人群,普遍都爱资产配置和资产管理。国内的股票、基金、债券、投资性房产、保险、股权等等,都是高净值人群们乐于配置的资产。

在财富管理上,高净值人群大部分也都是比较稳健的。所有的财富管理和配置,都是在保障财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

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收益率,大部分在10.3%到14.9%之间,净资产3000万以上的家庭相比3000万以下的家庭投资收益率也更高,平均达14.9%。
财富的马太效应,一直都存在,有钱的越来越有钱。财富始终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