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高知人群理财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投资,财富自由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
财富自由通常的理解就是靠着理财投资就能赚钱,生活上极度自由,不用再去苦逼的靠打工赚钱,这在当下经济内卷,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山大的背景下非常被认可。
当你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不依附于某份固定工作:有足够高的净资产来抵抗风险的同时,不需要从事某项劳心的工作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准。
就好比说,你要把你的财富组成一个能够自行运转的系统,那么,你的财富就会像机器人一样,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新的产出,享受财富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你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坐吃山空”。
No.1 多少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要多少钱才能财富自由,换句话说,你躺着就能赚到钱的能力什么时候能够覆盖掉你的主动支出,基本上你也就自由了。
拿网上引起热议的一个话题举例:“我是一个90后,手上有七八万现金,想问大家怎么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自由?”
以这位想实现财富自由的90后来说,他所谓的财富自由可以具体的理解为,当下有8万左右的消费结余,但在未来可能需要更多支出,那么当下目标就是把购买力储存下来,在更长的未来里逐渐释放。
在这个释放的过程中,他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怎么调整,业内人士给到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公式。
No.2 不同阶段资产如何配比?
01.个人资产/年收入<5
以这位90后目前的可支配资产和年收入水平来算,当他处于个人资产/年收入<5倍,这个阶段,不需要做太复杂的投资策略设计,他的投资理财知识和经验都有限,很难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设计去把年化收益提升3-5个点。
更重要的是他当下的本金不多,即便是费了很大功夫做了设计,一年下来增加的收益有限。所以基金定投或者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对他来说比较合适。
02.5<个人资产/年收入<10
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这位90后个人资产和收入还会继续增长。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投资后,个人资产达到年收入的5-10倍也在情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把他的投资阶段进行细分。
25岁—35岁,他还没有很重的家庭负担,当下的开支也较小。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需要开支的时间长,总的开支大。所以此时他面临的较大的确定性风险其实是通胀。
这个时期,把股债比控制在5:5是相对恰当的,以保障跑赢通胀为目的。
35—55岁,就要进入开支较大的时期了,比如买房、子女教育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大比例投资股票类资产就不合适了,因为这类资产虽然长期回报高,但短期波动也大。如果碰上差的年份,而又恰巧需要一大笔钱去买房,就容易产生巨额亏损。
如果想追求市场收益和波动相对均衡,那就得适当调整股债比,尽量控制在3:7或者2:8左右。在投资战术不出问题的情况下,长期收益基本能保持在8%左右,回撤率也可以大致控制在10%-20%之间。
No.3“财富自由”的关键:开源、节流
01.开源:投资
想要实现财富自由,过上潇洒的生活,不仅要有足够的财富积累(保证你没有收入的时候可以活多久),也要增加自己的非工资收入,这就要求你必须做一些投资。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研究了300年来20多个欧美国家的财富分配史之后得出结论:欧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在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收入相对劳动收入增长过快。 当然,进行投资的前提是你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刚刚出来闯荡社会的年轻人,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投资,从来都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投资的第一准则便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把一部分钱用来买股票,一部分钱用来投资房产,一部分钱放在银行做定期存款,一部分钱买外汇,买债券,买基金,买理财。这样,拿近几年的投资市场来说,你就不至于在股市异动的时候亏得“血本全无”,也不会错过房地产的黄金时期,还可以防止人民币“缩水”带来的压力。
02.节流:省去不必要的支出
支出也分两种,一种叫必要支出,比如基本的衣食住行。另外一种叫非必要支出,比如“购买奢侈品”等。 要想实现财富自由,很多人需要在“非必要支出”上做出改变。每个人都有购物的欲望,但欲望和财富成正比才能保证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