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密不可分,经济总量更是涵盖了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着的百态命运。
对于个人投资理财而言,在大的环境变革、政策的影响下,如何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规划、进行资产的配置是一个难题。
No.1 明确投资目标
与资本市场常说的投资相比,个人的投资理财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概念。一般人们常说的投资,实际上是指经济、金融领域,以承担风险为代价赚取收益的过程。然而对于个人的投资理财而言,更多表现在一种财富增值的安排与规划。例如,一个人的财产有一部分用来持有黄金之类的产品,有一部分用于投资固定资产,其余存入银行活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
由此可见,个人理财并不必然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更多是为了财富保值增值,保障未来生活花销的一种科学管理手段。也正是因为如此,个人投资理财需要有非常明确的规划。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改善,个人理财规划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保值层面,更多的人在具有了一定的财富基础的前提下开始追求财富增长的实现。如何进行科学的理财规划与资产配置,成为人们关心和热议的问题,因为其直接决定了财富收益率的高低,理财规划制定的不同也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收益水平和效果。
No.2 投资理财原则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资产分成四个账户:10%要花的钱、20%保命的钱、30%生钱的钱、40%保本增值的钱。我们个人在做家庭资产配置的时候,要做到平衡收益风险、量入为出、不盲目投资、控制欲望不贪婪。
收益风险相匹配。投资和风险都是相匹配的,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一定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设定相应的收益目标。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理财规划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远生活安排,合理考虑现实承受能力与未来预期目标,不要盲目设定过高的理财规划。
做足功课,不盲目投资。投资理财是非常专业的一门功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控制欲望,不可贪婪。任何时候都要设定目标和限额,既有盈利目标也有止损目标,必须坚决制定目标,避免贪婪造成的恶果。
No.3 适配合适的理财产品
随着新冠疫情、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综合反应,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已步入转型时代,绝大多数家庭深知构建科学资产配置组合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目标预期,坚持理性化、专业化、配置化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平衡。
今年以来,受国内稳经济压力和海外美联储加息双重因素的影响,股市出现加大幅度波动,频频跌上热搜。69岁老妇炒股爆仓,倒欠券商1000多万的新闻让人唏嘘不已。基于2022年变数甚多,对于广大的中产阶级来说,安全稳健是家庭财富配置的首要选择。尤其是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更不合适配置大比例的股票风险资产。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年中,房地产的刚需属性和财富效应,让买房一度成为投资及保值的首选。然而,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房地产投资已经告别躺赢的年代。日前,胡润百富发布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指出,住宅和商铺成为将主要减少的投资方向。因此,实体房地产投资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稳增长压力和外部环境充满变数的2022年,选择期限适宜、流动性强、收益清晰的类固收产品成为了稳健的选择。
形势不明朗前,稳健的资产保值配置胜过盲目的赌博式投资,目前资管新规的落地已经进入了打破刚兑的时代,投资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在经济下行、监管趋严和严控杠杆的背景下,市场上不可避免会有违约事件发生。
因此类固收产品的底层资产必须透明,—对—对标项目,风控逻辑清晰,保障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足够高,投资资金切实匹配标的资产的真实性、盈利性和退出机制。而且如何在当前的金融市场选择—款放心的类固收已经变得简单:"抵押物胜过一切信用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