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中国各城市人均存款登上热搜 只会存款可不行!
发布时间:2022-01-14|发布人:管理员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45个重点城市中住户存款余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的达到12个;其中,北京人均存款金额逼近20万元,上海、杭州分别以14.8万元、11.9万元分列第二、第三。

微信图片_20220113160700.jpg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统计数据和相关分析一经发布,很快登上全网热搜,数据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不少网友都直呼自己“又被平均了”。

事实上,统计数据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常常不相匹配,原因之一就在于财富分配的不平衡。正如很多网友所戏称的那样:“我和马云加一块的平均资产高达几十亿,我是不是也算得上亿万富翁?”

No.1 你是如何被平均的?

不同城市的生活压力存在巨大差异。统计年鉴中的另外两组数据与人均存款数据相互印证,或许更能解释平均数和实际情况的偏离度。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北京、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领先于全国,其中上海以7.22万元超越北京,位列第一,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万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京、上海的人均消费支出也稳居全国前列,分别为3.89万元、4.25万元。

QQ截图20220113163608.png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因此,我们可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扣减人均消费支出简单推算,2020年北京、上海人均储蓄将不高于3.05万元和2.97万元。

如果不考虑通胀等情况,仅以2020年数据计算,在北京存到人均存款金额(19.6万元)需要6.43年,而在上海存到人均存款金额(14.8万元)需要4.98年。

No.2 高存款背后是投资渠道的缺乏

中国人是否真的变得更爱存钱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境内住户存款余额为93.44万亿元。中研普华研究院研报指出,这一数据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91.2%,表明我国储蓄率很高。

如果再将人均贷款这一数据计入在内,用人均存款减去人均贷款,就可能看到更惊人的一幕:根据各城市统计公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后显示,杭州人均净存款是-5.05万元,南京是-4.03万元,深圳是-3.69万元,厦门是-3.67万元。

这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人均净存款”竟然都是负数。在贷款最为激进的杭州,住户贷款余额达到了住户存款余额的142%!

微信图片_20220113150629.jpg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人普遍存款高这一现象不仅跟城市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年龄结构、房价高低、增量人口多少以及年龄高低有关,同样跟不同地区居民的投资偏好与投资渠道有关。南方城市民营经济繁荣,更多居民存款在理财投资领域沉淀,而非存于银行。

No.3 做好资产配置 实现财富稳增长

疫情仍未消散,全球低利率、负利率时代到来,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银行理财不再保本,当下又遭遇全面通胀,很多人明显感到钱越来越不值钱。

但是不难发现,“资产荒”也越来越严重。如此情况下,很多人的困惑就是,我的钱从存款里取出来,该投向哪里?要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该怎么办呢?

资产配置才是王道!世界上,没有一种资产可以永续增长,也不存在永远稳赚不赔的生意。而投资之路,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资产组合来应对多变的市场,而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离不开专业的理财机构。

通过将资金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来保证用最少的风险获取最大程度的收益,同时,增加对风险兜底的保险投资,确保家庭资产的相对安全。坚守“鸡蛋篮子”理论,认认真真做好资产配置这一艺术性的“系统工程”,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