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现房销售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5月13日,河南省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正式发文,明确新出让土地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这也让现房销售的传闻成为现实,引起市场较大关注。
No.1 新增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根据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文件,提出全面推行现房销售。该文件提出六项措施,涵盖严控预售许可条件、严格预售资金缴存、规范预售资金使用、严格实行项目开发公司制、合理把握工程进度、准确界定新出让土地等措施,其中严控预售许可条件备受关注。
此次信阳发文明确在中心城区新出让地块推行现房销售,也是近期全国首个明确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城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近期现房销售话题热度攀升,说明其已成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和改革方向。信阳市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为地方现房销售政策提供了范例,加强政策引导十分关键。
他认为,现房销售模式对开发商影响最为直接。若干措施要求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均实行现房销售,开发商拿地时需客观评估,精准把握拿地性价比和财务测算。今年房企尤其需要重视并观察此类制度。
No.2 多个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
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如合肥、郑州、长沙等地明确部分项目进行现房销售试点。另有多地出台现房销售配套支持政策,如赣州多区县延长现房销售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九江多区县对购买现房销售项目的购房者进行契税补贴,山东多地提高购买现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由于执行现房销售模式时,销售阶段房源所处的状态不同,对于购房者、房企、行业均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购房者而言,可以降低购房风险。现房销售的项目建筑质量所见即所得,避免了传统期房销售中交房“货不对板”以及烂尾的风险。
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模式下,房企为了吸引购房者,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环节将更加注重品质,从而推动产品品质提升。现房销售更加考验企业的产品力,高产品力、强品牌力的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或将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日报》早在2023年初就曾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商品房总体短缺的时代已基本结束,随着房地产市场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现房销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去年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这表明现房销售已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层面。
此外,2024年12月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住建部将“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强调通过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和逐步推动现房销售模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各地加快推进现房销售的背景下,我国现房销售占比也正在快速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经达到30.84%。而在过往的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间,现房销售占比分别为12.7%、13%、17.3%、22.5%。
不过,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从预售转到现售,必然会导致前端资金占用大,但回收周期长的“错配现象”,也会导致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明显下降。
近年来,已有多地通过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契税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并刺激购房需求。
陈文静也建议,要更好地发挥现房销售模式所带来的优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建议优先在库存大的城市或区域试点推进现房销售,同时加快完善适用于现房销售模式的房地产融资制度等,逐渐由期房销售向现房销售制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