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77-1561
(工作时间:7×24小时)
俄乌冲突下全球性通胀,这4件事千万别做!
发布时间:2022-03-17|发布人:管理员

2月中下旬以来,俄乌局势进一步牵动全球市场走势,期间多国宣布对俄罗斯实行制裁,甚至包含了将俄踢出swift、逐步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品等重磅举措。

俄乌冲突升级之后,市场恐慌情绪急速升温,全球股市集体步入震荡下行区间(20220216-0315),当前市场所面临的核心冲击即俄乌地缘冲击引发的避险情绪与通胀风险升温→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加速→市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由此导致的广泛的流动性冲击,将波及到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加剧本就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

No.1 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全球通胀

新冠疫情爆发前,美国低通胀持续了近十年。然而,自2021年4月以来,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上升,12月CPI同比增长7%,创下近40年新高。

其实美国通胀2021年3月就突破了2%的警戒线,但在11月之前,美国人似乎并不惊慌,美联储除了释放信号说,“通胀只是短期现象”之外,并没有采取更有力的行动,直到2021年年底才放弃“通胀暂时论”。

微信图片_20220316165731.jpg

在欧洲,英国2021年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达到5.1%;德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6.0%,而被当作工业通胀率的生产者价值指数(PPI)居然高达19.2%——这是自195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在印度,2021年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4.91%,生产者价值指数PPI是14.23%;

在巴西,同期CPI已经到了10.74%;

土耳其比较高,CPI为21.31%,PPI是54.62%;

而阿根廷CPI突破52%……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通胀“灰犀牛”已经悄然而至。

No.2 中国稳增长与全球通胀赛跑

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压力尚未明显体现在中国2月通胀数据中,CPI同比增速持稳、PPI同比仍在回落通道。不过,俄乌局势持续带来的全球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料难逃输入性通胀风险,分析人士预计,短期内中国CPI和PPI料呈向上趋势。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0.jpg

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国际市场原油及天然气等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加剧,输入性通胀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分析师们认为,今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目标,可能会面临一定困难,但总体仍能完成。

No.3 普通人今年千万不要做的四件事

通货膨胀可不是简单的物价上涨,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不会很短,但是具体有多久谁也说不准。

钱不值钱了,对于富豪来说可能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们财富总数在上涨,如果有债务也可以让债务淡化;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钱不值钱了,辛辛苦苦半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一些钱,结果碰到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找谁诉苦去?

205245967.jpg

所以在今年和往后的几年,普通老百姓能保持自己的收入稳定就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升职加薪发财了。

在现在的局势背景下,今年不管有多少钱,这四件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进行大规模的权益类投资,疫情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资本市场波动仍然很大,所以安安稳稳拿好自己的小钱包,不要急着盲目投资赚快钱;

第二件事就是不要进行冒险创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成功率才会高,反之,就不要冒然创业了;

第三就是避免过高的负债,今年和往年不同,有过高的负债很容易还不上,所以消费需谨慎;

第四则是不要盲目去炒股,真正的牛市,它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一片繁荣的基础之上,永远记住这句话。